快节奏的生活
让很多青少年的心理
遭受多重压力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严重的甚至罹患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
针对这一情况,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搭建起了专业的心理健康干预、支持服务平台,采用“心理+社工”专业服务模式与“心理+家庭+儿童督导员”探索服务模式并行的方式,为全市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免费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近日,中心便采用了“心理+家庭+儿童督导员”的探索服务模式,协助处理了一起高危儿童个案。年仅13岁的儿童小小(化名),由于亲子关系问题以及同辈关系发展受阻等原因,就医后被确诊为心境(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较持久的情感低落和偶发性的心境高涨,并伴头晕、恶心、幻视幻听等躯体症状,严重影响了小小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接到儿童督导员的转介后,中心工作人员为儿童督导员提供了专业服务指导,并随即筹备实地评估工作。在与小小面谈前,工作人员通过学校社工、小小母亲的反馈,初步了解了他的个人资料、心境(情感)障碍的治疗进度等信息。随后,工作人员实地对其展开包括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情感表征和发作症状等方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与小小及其家人制定了服务计划。
在跟进过程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带领小小认识心境(情感)障碍,帮助其消除对疾病的认知偏差,疏解病耻感与恐惧感;随后,结合其年龄发展阶段和性格特点,工作人员从优势视角出发,积极引导他关注自身优势,帮助其纠正偏差观念,重塑正确的自我认识,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带领他探索学习情绪管理以及应对疾病症状(包括躯体症状)的方法,助其提高应对发作症状和生活/学习压力的能力;最后,工作人员还通过与其家人沟通,积极缓解亲子关系,纠正家长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供了照护、康复建议和药物、危险行为监管指导。
在遵从医嘱的基础上,结合中心的心理疏导,他的病情获得了极大缓解,整个人精神状态好转;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情绪管理能力、病情发作应对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得到提升,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对未来有了明确目标,重拾了对学习及生活的热爱。
除对心境(情感)障碍的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外,中心还协助服务多位患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未成年人。至今,累计服务132人次,服务时长超150小时,帮助了多名患病未成年人增强自我调适能力,走出心理困境,回归正常生活。
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此温馨提示大家,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患各类心理疾病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您发现家中孩子正遭受心理疾病的困扰,请及时带孩子就医。此外,您还可拨打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热线12345进行咨询,寻求相关帮助。
THE END
项目名称:2022年心理疏导与干预实务服务项目
项目来源: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针对成都市各区县有心理问题、行为偏差的未成年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干预、团队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协助建立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及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服务服务中心,招募志愿团队招募,构建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服务网络,宣传并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全面健康知识,提升成都市范围内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心理健康水平;开展成都市儿童服务工作者培训,提升全市儿童类服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